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108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研究动态>>研究文章
  共有 8057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陈独秀在老虎桥监狱题诗明志((组图)

  发表日期:2013年1月23日   出处:金陵晚报((南京)        【编辑录入:多声

陈独秀
陈独秀
陈中凡
陈中凡

  南京进香河路有一个地名“老虎桥”,这里曾经有过一座民国时期非常知名的监狱老虎桥监狱。陈独秀在南京老虎桥监狱中为刘海粟书联一事及联语“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已广为流传;但他在狱中为陈中凡教授书赠古诗一事却鲜为人知。陈独秀借古人诗明自己志,表达了抗日反蒋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斗志。这份珍贵的手迹收在陈中凡先生的《清晖山馆·友声集》中。

  赠联题诗表达抗日决心

  1932年10月,因叛徒出卖,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被押往南京,关在位于老虎桥北侧的江苏省第一监狱,南京人俗称江苏省第一监狱为“老虎桥监狱”。迫于陈独秀的社会声望和各界知名人士的帮助,他在狱中被“优待”,住进单独房间,有写字桌、藤椅和两个装满书的大书橱。在上海与之结合的妻子潘兰珍也被允许入狱陪伴。

  陈独秀入狱后,利用各界人士探监的机会,宣传反对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主义的蒋介石政权,并通过赠联题诗,表明自己的立场。

  在“五四”运动后与陈独秀相识的刘海粟,1933年秋天第一次旅欧回到上海,便赶到南京入监探望,临别时,陈独秀为他书写了一副对联:“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反映了他无怨无悔、光明磊落的胸襟。刘海粟一直珍藏这副对联,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海粟老人百岁华诞时在上海公开展出,此联方为人知。

  原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中凡教授,是陈独秀在北大任教时的学生。1935年1月,在中山大学任教的陈中凡听说老师被关在南京,特地从广州赶来入监探望。师生相兄,相谈甚欢。陈独秀书写了南宋谢枋得《叠山集》中题为《北行》的一首诗相赠:“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天下久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南八男儿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谢是著名的爱国诗人,曾任建康(今南京)考官。南宋末年,奸臣贾似道误国,南宋为元所灭。谢的家人全被元兵杀害,国破家亡,他组织义军抗元,不幸被诱捕,在押往元大都(今北京)途中绝食而死。陈独秀选书此诗是借以明志。意思是为了抗日救国,可以“生堪舍”、“死是轻”。

  陈独秀还为自己书写了一副对联,挂在狱中的“书房”里。写的是:“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表达了必将获得自由的信心。

  创作组诗《金粉泪》

  《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的第四辑上,首次刊登了陈独秀于1934年在老虎桥监狱中,以七言绝句形式写成的大型组诗《金粉泪五十六首》,同时刊登了著名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陈旭麓先生的简释文章,让人们看到了在日本大肆侵略、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局中,陈独秀那满腔忧国忧民的情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陈独秀在这国难当头的大背景下写成的《金粉泪五十六首》组诗,所反映的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忧患情怀,更表达了亿万人民要求抗日、拯救家国的心声。

  南京素称“六朝金粉”之地,因此“金粉泪”可以理解为“南京泪”。组诗虽然涉及面广,一首说一事,或针砭时政,或诉说民情,或指斥权贵,或袒露心迹。但都贯穿着一根红线,即紧系当年时局,宣传抗日反蒋,且语浅意深、爱憎分明。正如陈旭麓先生指出的那样:“全诗所陈者,皆国家民族安危所系。一无个人的失意呻吟,语不求工,娓娓道来,发自内心。”

  时隔七十多年,今天来读“金粉泪”组诗,仍然能体验到诗中洋溢着的革命激情和爱国热忱。例如组诗的第一首:“放弃燕云战马豪,胡儿醉梦倚天骄。此身犹未成衰骨,梦里寒霜夜渡辽。”燕,指河北;云,指山西大同。“胡儿”借指日本。历史上,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曾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称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诗中喻指国民党不抵抗,使东北,华北大片地区让日寇占领,从而使日本越发猖狂,不可一世。后两句是说自己还没有衰老,在梦里还想着渡过辽河的冰霜去到前线抗日。忧时之情,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在老虎桥监狱钻研“小学”

  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写过一篇著名的不足百字的短文《研究室与监狱》,发表在1919年6月8号的《每周评论》上。全文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二是监狱。我们青年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价值的文明。”

  这篇短文乃是当年号召青年追求民主,崇尚科学,而这正是“五四”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陈独秀在南京把监狱牢房当作研究室,对中国文字和音韵,进行了一番颇有成果的研究。

  陈独秀旧学根底深厚,且勤于学习。对属于古代汉语“小学”范畴的文字学、音韵学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当年他正是凭借“小学”而被蔡元培请去入掌北大文科院的。
 

  在老虎桥监狱,陈独秀的研究取得骄人的成绩,他在狱中写成的著作有《实庵字说》、《干支为字母说》、《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屈宋韵表及考释》、《广韵东冬钟江中之古韵考》等十种。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在社会舆论要求一致对外、团结抗日的压力下,8月23日,陈独秀被提前三年释放。当天晚上,傅斯年、胡适、陈中凡等人在位于鼓楼的原马祥兴酒家宴请陈独秀夫妇,已在金陵大学任教的陈中凡还把老师接到家中住了半月。之后陈独秀去了武汉,又去了四川,其间他多次拒绝了国民党方面要他出来做事的邀请和资助,在江津小县城靠着朋友的帮助过着清苦的生活,直到1942年5月27日病故,终年63岁。

  杨松涛
(本文来源:南京龙虎网-金陵晚报 )

上一篇:陈独秀为何连发文章批评杜亚泉
下一篇:胡适评陈独秀:武断的态度真是老革命党口气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99317]
 · 独立高楼风满袖[90661]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6479]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396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