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154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独秀生平>>
  共有 84396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陈独秀的三位妻子

  发表日期:2017年1月20日   出处:网络        【编辑录入:多声

    陈独秀一生中有过三位妻子,第一任妻子和第二任妻子是亲姐妹,这场不伦之恋曾经引起轩然大波。虽然陈独秀与第二任妻子高君曼不顾流言蜚语结合了,最终还是分道扬镳。

陈独秀1897年在家乡安徽怀宁结婚了,他的妻子就是原先当过安庆府统领的清军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晓岚(亦叫高大众)。婚后,夫妻二人起初相处得还算过得去,一方面是陈独秀本来就对这门亲事期望不高,另一方面是高晓岚到了陈家以后,恪守妇道,生活十分俭朴,在乡 里很有贤惠之名;数年之后,高晓岚为陈家也添了对儿女。照理,这对夫妇是该相安无事地聊度时光了,可是陈独秀却觉得,他们在性格和思想上的差异已到了难以 弥合的境地:陈独秀少年得志,颇负才名,高晓岚则目不识丁,结婚以后,陈独秀多次劝她多识些字,学点文法,看些有趣的小说,学些好听的儿歌。偏偏高晓岚不 屑一闻,自以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为此陈独秀渐渐感到心灰意冷。之后,俩人即使在一起,也很少说话,形同陌路。

就在陈氏夫妇关系远散的过程中,高晓岚的同父异母妹妹高君曼,走进了陈独秀的生活。据张宝明、刘云飞《飞扬与落寞:陈独秀的旷代悲情》,高晓岚母亲死后,高登科的续弦亓氏於1885年生下了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众,又名君梅, 小陈独秀六岁。高君曼与姐姐高晓岚生活环境不同,她是生父生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少有挫折,受教於家庭教师,知书达理,思想开阔。在性格上,她开 朗,干练洒脱,热情奔放。曾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就读,思想进步,见识广博,并热爱文学,特别爱读陈独秀发表在各报刊上的作品,对姐夫很是仰慕崇拜。

高君曼身材高挑,时装新潮,一头短发下,明眸皓齿与微露的笑容,处处显示着清丽恭良的新式特质。在二人的交往中,妻妹满腔的热情,新颖的思想,不凡的谈吐,让陈独秀耳目一新,很快两人便觉相见恨晚。

后来,高君曼寻找机会,藉著各种理由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漫步,交流思想、热烈讨论。当时,陈独秀常常去藏书楼发表时事演说,高君曼便常常去那裏阅读进步报刊或听姐夫演讲。

起初,二人朝夕相处地探讨学问,在传统的伦理观念裏,人们几乎不敢设想会发生什麼。这种思想,当然也包括恪守传统的高晓岚。当二人难割难舍时,一个难题便摆在了这个封建家族的面前。两个性情刚烈的叛逆者的出现,使得最终结果只有两种:打破或者扼杀。

对於已决定随时因家族压力双飞远遁的二人来说,扼杀已渐次的这份感情己是不可能了。陈独秀的继父陈衍庶甚至以“退继”相威胁,但陈独秀根本无意继承其遗产,陈氏家族的所有努力都无济於事。乡邻的传说沸沸扬扬,陈、高两家严厉指责。但二人并不在乎。

1909年年底,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在杭州与高君曼正式同居,木已成舟,陈独秀与高晓岚的夫妻关系已名存实亡。

31岁的陈独秀在陈高两家一片反对和讥讽声中,与高君曼在西湖正式宣布结为伉俪,与家庭中断了关系。此时的高君曼,一身入时的江南装扮,亭亭姿秀,绵绵温雅,时常伴随陈独秀出访高朋,听琴瑟互答,过着美好的隐居生活。陈独秀为此还写下了感怀20首,其中一篇写道:

委巷有佳人,颜色艳桃李。
珠翠不增妍,所佩兰与芷。
相遇非深恩,羞为发皓齿。
闭户弄朱弦,江湖万馀裏。

九年奋斗中的苦闷、寂寞、不满现实与对未来的期待,交织着与佳人相娱的幸福及报国无门的悲慨与惆怅,同时也表达了他无意逃避现实,积极投身革命 的入世精神。高君曼与陈独秀的结合使高晓岚成了被同情的对象,就连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对他们二人的结合也深为不满,成了后来一直难以开解的家庭疙瘩。

高晓岚这位旧式妇女,恪守妇道,嫁到陈家33年中,生育了延年、乔年、玉莹(筱秀)、松年等子女,她总是穿着蓝布长褂,宽大的裤脚管,用绳子扎得紧紧的。上孝公婆,下抚子女。1930年9月9日,高晓岚在安庆去世,终年55岁。

高晓岚去世后,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为姐姐奔丧,虽时光匆匆,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在陈家一年多的时间裏,陈氏家族对她仍耿耿於怀,鄙恨难泯。

高君曼擅长吟诗,1916年(民国五年)7月间的《民国日报》刊登以“君曼”署名写的两组诗。从诗的内容来看,即是高君曼所作:

月词

君曼嫩寒庭院雨初收,花影如潮翠欲流。
绣幕深沉人不见,二分眉黛几分愁。倚窗临槛总成痴,欲向娥寄所思。
银汉迢迢宫漏永,闲阶无语立多时。寂寂春城画角哀,中宵扶病起徘徊。
相思满地都无着,何事深闺夜夜来。蟾光如水浸帘枕,飞絮迷离罨画中。
鹦鹉不知飘泊惯,终宵轻薄骂东风。沈沈院落镇黄昏,旧梦模糊剩泪痕。
落尽棠梨浑不管,和云和雨瘗春魂。密云如殢望来迟,为拜双星待小时。
偷向丁帘深处立,怕他花影妬腰支。春寒风腻冷银缸,竹翠分阴上琐窗。
记得凭肩花底生,含情羞见影双双。午夜轻寒冷翠裾,叶娇花媚影扶疏。
玉人帘底偷窥久,浑怪初三瘦不如。画楼前后柳塘西,一碧澄鲜玉宇低。
我欲化身云万朵;防他那顾着污泥。影事如烟泪暗弹,钗痕依约粉香残。
伤心最是当前景,不似年时共倚阑。

这组诗见於《民国日报》1916年(民国五年)7月12日12版。

饯春词

君曼
洛阳三月春犹浅,刚觉春来春又归。
若个多情解相忆,征鞍还带落花飞。化碧鹃魂镇日啼,骄红奼紫怨何如。
抛人容易匆匆去,莫到江南又久居。离离芳草连天远,绿断来时路几层。
欲倩扬花讯踪迹,可怜漂泊更无凭。离筵惆怅日西斜,客舍留春转自嗟。
多恐明年消息早,归来依旧是天涯。画楼垂柳碧丝丝,泪眼东风晓雾滋。
莫遣玉人便知得,者番花事又荼蘼。鸝唱尊前未解愁,莺花蝶草尽风流。
碧城十二如天远,何处钟声何处楼。羌笛凄凉怨玉门,春来春去了无痕。
年年载酒长安道,折得杨枝总断魂。楼下花骢花下嘶,殷勤还与订归期。
问君更有愁多少,拼把年华换别离。

这组诗则见於《民国日报》1916年7月14日12版。

嫌隙渐生高君曼离陈独秀而去

陈独秀经历了一场婚姻悲剧之后,自然对高君曼加倍怜爱。高君曼为人贤淑,知书达理,能理解陈独秀的事业,所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裏,伉俪之间和睦相处。

据《党史博采》记载,但是琴瑟生活中也不乏暗流。高君曼比较向往稳定宁谧的家庭生活,然而,也恰恰在这方面,陈独秀不能遂高君曼的心愿。他天生 就是一个看轻家庭生活的人,走南闯北,屡遭风险,家人也跟着颠沛流离,很难过得上一段安逸的生活。特别是陈独秀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之后,高君曼的生活就一 直充满着动荡,甚至还陪着他一起坐过班房。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与高君曼向往的教授夫人的生活毕竟差距太大,只是凭着对陈独秀的崇仰苦苦熬着。可是这一片 苦心偏偏又没有得到陈独秀的体谅。尤其在对待陈独秀与高晓岚的子女问题上,陈独秀的固执和偏见极大地刺伤了高君曼的心。

事情是这样的,自从陈独秀把《新青年》编辑部迁到上海后,陈独秀和高晓岚所生的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也来到了上海。他们白天在外工作谋生,夜间就 借宿於《新青年》杂志发行所的地板上,生活十分艰苦,人们看到后无不暗暗责怪陈独秀。高君曼想把延年和乔年接到家裏去食宿,但陈独秀坚决不同意。於是她跑 到好友潘赞化处求他劝劝自己的丈夫。并且哭诉道:“我是他们的姨母,又是继母,我从名义上及感情上看待他们兄弟,一定会甚於我亲生的儿女,但他不让他们在家裏食宿,不知道这件事情缘由的人谁又会原谅我呢?”谁知道陈独秀知道了这事以后,反而说“妇人之仁,徒贼子弟,虽是善意,反生恶果。”仍是不同意让延年和乔年来家裏住食。

陈独秀的固执暴躁和古怪乖张的生活方式,使高君曼忍无可忍,伤心透顶,终於开始了口舌之争,继而又发展到出手相打。高君曼自小就娇生惯养,受不 得半点逆来之气,更何况陈独秀还振振有词地宣布她是“资本主义”,她遂把爱情前景看淡,终於带着自己所生的儿女,离陈独秀而去。直到香消玉殒,也再没有去 见陈独秀一面。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

原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省怀宁县十里铺(今属安庆市)人。思想家、政治人物、语言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及首任总书记。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於1927年7月被共产国际剥夺中共党内领导职务。 1929年因为在中东路事件中反对当时中共提出的「武装保卫蘇联」的口号,被开除党籍。之後,陈独秀思想开始向托洛茨基靠近,对斯大林进行了批判,并於1931年成立中国托派组织。

早年

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己卯八月二十四日乙丑),陈独秀出生於安徽省安庆府城内(属於怀宁县)。他2岁时父亲陈衍中因瘟疫死於蘇州怀宁会馆,先後由祖父陈章旭以及长兄陈庆元抚养成人,在家中学习《四书》、《五经》。1896年,17岁的陈独秀通过院试成为秀才,但在次年赴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落榜,未能考中举人。 1897年,考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同年接受家族包办婚姻,与高晓岚完婚,後前往南京参加乡试。

1898年,陈独秀赴东北嗣父陈昔凡处,1899年年底,义和团在山东起事,於是陈独秀回到安庆。

留学与办报

1901年10月,陈独秀自费留学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日语。 1902年3月返回,组织青年励志社。 9月,陈独秀再次赴日,读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陈独秀在日本受到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1903年3月31日夜,陈独秀、张继、邹容3人强行剪去湖北陆军学生监督姚昱的辫子,姚向清政府驻日本公使蔡钧控告,蔡照会日本外务部。於是,陈、张、邹等因此被日政府强行遣送回国。

陈独秀回到安庆後,1903年5月17日在藏书楼发表拒俄演说,创办安徽爱国会,抨击时政。陈独秀等人的活动引起当局不满,两江总督端方电饬安徽统领韩大武称︰「皖省之『励志学社』与东京拒俄义勇队互通声息,名为抗俄,实为排满,且密布党羽,希图大举,务将何春台、陈仲甫一体缉获。韩大武的文案吴汝澄是陈独秀朋友,得到端方电令後,连夜把消息告诉陈独秀。陈等人得到消息後逃往上海。至上海後,又和章士钊、谢晓石、张继等人出版《国民日日报》,社址设在新闸新马路梅初里。同年12月1日,上海地方政府禁止出售国民日日报。此後,他回到安庆。

1904年3月31日,陈独秀和房秩五、吴守一创办白话文《安徽俗话报》,「让安徽人通达时事,长点见识」。他担任所有编辑和发行工作。报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发行量从1000份增加到3000份,成为最受欢迎的白话文报纸之一。这份报纸从1904年到1905年共出刊23期,每期有40页,大约15000字。自第16版以後,该报又增加了16个话题,包括军事、中国哲学、卫生学、天文学等。这些增加的话题几乎都是他自己所写,他使用三爱这个笔名,至少发表了50篇文章。後来由於受到政治压力而停刊。

1905年秋,执教芜湖皖江中学,在芜湖发起成立反清组织「岳王会」并任总会会长。 1907年春,陈独秀第三次留学日本,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学习,後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国等西欧文化。

1908年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在杭州浙江陆军小学任国文史地教习。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陈独秀应安徽军政府都督孙毓筠邀请,回乡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和安徽高等学堂教务主任。

1913年,陈独秀追随柏文蔚参加反袁项城「二次革命」,在芜湖一度遭龚振鹏逮捕,後获释。

1914年春,反袁运动失败後,陈独秀再度赴日本,协助章士钊办《甲寅》杂志。第一次使用笔名「独秀」发表文章《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开宗明义提出「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成立国家之精神。」文中指出,要有爱国心也要有自觉心,「恶国家甚於无国家」,如果是一个人民在其中没有权利,无幸福可言的国家,「瓜分之局,何法可逃,亡国之奴,何事可怖」,引起舆论哗然,不少人指责其不爱国。

1915年夏,陈独秀回到上海,住法租界嵩山路吉谊里21号。 9月15日创办月刊青年杂志(由群益书社发行),次年更名为《新青年》(副题La Jeunesse),自任总编辑。 (1926年停刊)陈独秀在这份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提出6个原则: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宣传倡导「德先生」(指「民主」Democracy)和「赛先生」(指「科学」Science),批判儒教和传统道德,「打倒孔家店」,因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青年人中影响很大。

陈独秀在1917年二月号的《新青年》杂志2卷6号发表《文学革命论》,认为中国社会黑暗的根源是「盤踞吾人精神界根深底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 ,单独的政治革命不能生效,「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需要先进行伦理道德革命,於是提出「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主张改文言文为白话文,文章内容也要趋向实际。

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聘任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并教授文学。得到北京大学校长的批准,他收集李大钊、胡适、鲁迅和钱沅的作品。为了扩大编辑部,他将《新青年》迁到北京。

1918年11月27日,陈独秀和李大钊合办《每周评论》杂志。
在蔡元培担任校长之前,北京大学的学生是八大胡同的常客。蔡元培担任校长後,致力改变这种风气。但陈独秀却依然流连在妓院之中。蔡元培起初还在报章上写文支持陈独秀,但後来迫於压力,在1919年3月26日深夜的一次会议商议後,决定废除北大的学长制,间接去除陈独秀的校务职位并放他一年假期,陈因此在事实上离开北大。多年後,参会的胡适与汤尔和曾争论3月26日的那次会议的结果造成的影响。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後,6月8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表《研究室与监狱》,提出入监狱和入研究室,是青年人生最高尚最优美的生活。 6月11日,陈独秀在城南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捕。 9月16日保释出狱。

创立中国共产党

1919年秋天陈独秀前往上海。住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2号。春,李大钊介绍共产国际远东局外交人民委员部远东事务全权代表维经斯基(吴廷康)及担任翻译的俄籍华人杨明斋来访,策动陈独秀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後,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杂志开始宣传社会主义。 1920年8月,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任书记。 8月22日,俞秀松、罗亦农等人在陈独秀家中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共领袖时期的陈独秀

1920年,陈炯明占领广州,孙中山率国民党中央由上海迁往广州,12月,陈独秀应邀前往广州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由李达做代理书记。陈独秀在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广东女界联合会发表演说,批评传统道德,引发当地守旧人士发起驱陈运动。 这时,他与胡适在新青年的政治立场上发生争执,胡适强调新青年应该在政治上保持中立,陈独秀则在第8卷中发表《谈政治》加以抨击。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陈独秀没有前去出席,而是派新婚的陈公博为广州代表,又派包惠僧代表他出席,带去他的信件和4点意见:「一曰培植党员;二曰民权主义之指导;三曰纪律;四曰慎重进行征服群众政权问题。在会议上,陈独秀被缺席选为中央局书记。

陈当选中共中央局书记後,即於9月回到上海。 10月4日,他和杨明斋、柯庆施、包惠僧以及妻子高君曼5人曾一度被法租界巡捕房逮捕,被判罚100银元。

陈後被选为党的第二届、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届、第五届中央委员会
的总书记。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成都路召开中共二大。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8月9日,陈独秀再次被捕,罪名是家中藏有违禁书籍。最後判罚陈独秀大洋400元。

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新生的中共在各方面都有赖於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2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孙中山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陈独秀和几乎所有中共领袖最初都表示反对。 他也日益对莫斯科的意志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指挥感到不满。但是到了同年8月20日,陈独秀主持西湖会议,终於勉强表示服从马林传达的共产国际指示,同意加入国民党。随後陈独秀等人加入了国民党。并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

陈独秀一度将中共中央迁往北京,但在1923年二七罢工後,吴佩孚通缉陈独秀、马林,於是再度迁回上海。不久再迁广州。 1923年6月12日,陈独秀在那里主持召开中共三大,并再度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3年9月,中共中央迁回上海。
1927年3月21日,当国民党北伐军占领龙华时,中共在上海发动工人武装暴动,陈独秀在北四川路横浜桥南郑超麟家里,向前线指挥部周恩来、赵世炎发布命令,攻打闸北天通庵车站、商务印书馆俱乐部和北火车站,占领了除租界以外的全上海。陈独秀一度想掌握进入上海的东路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薛岳,但是白崇禧将薛岳调走,换上刘峙,於是陈独秀下令加强上海工人纠察队,准备进行防御战(蒋介石到上海),陈独秀发表《告世界工人阶级书》和《告中国工人阶级书》。 4月4日,陈独秀与刚从国外回来的汪精卫发表《汪、陈联合宣言》,并随汪去武汉。

4月12日,工人纠察队和蒋介石直接冲突,发生四一二政变,国共分裂。

4月底在中共五大仍然当选为总书记,但是已经没有实权了。

7月12日,鲍罗廷遵照史达林的指示,重新改组中共中央,由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组成临时中央局兼常委。陈独秀被停职,於是给临时中央发了一封辞职信。 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事变,共产国际和中共在中国的势力中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8月7日,新来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在汉口主持八七会议,禁止陈独秀参加,在会议上公开批判陈独秀对国民党妥协退让,犯有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陈独秀认为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是吸收了中国当时最优秀青年的总汇。

与中共分道扬镳

此後,陈独秀由於对共产国际不满,倾向於托洛茨基的主张。不过,他也不赞成同样背离共产国际路线的毛泽东农民革命的思想。 1929年11月16日,陈独秀因在中东路等问题上发表不同意见,反对当时中共提出的「武装保卫蘇联」的口号,被开除党籍。後发表《告全党同志书》公开信。陈独秀是少数经过30年代还幸存下来的中共领袖之一,但对自己所创建的政党已经不再能产生任何影响。

1931年5月,陈独秀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

江宁地方法院候审室门前之陈独秀与彭述之

1932年10月15日,在国民党巨额悬赏多年後,陈独秀被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以创办非法政党的罪名逮捕,随後移交南京政府。国民党各地党部、省主席、司令等纷纷致电中央要求予以严惩,共产党也发表消息和称他为资产阶级走狗、反共先锋的评论。另一方面,已经成为名动全国的大律师的章士钊主动免费为陈出庭辩护,胡适之、傅斯年等人纷纷出来为其说话。

1932年12月8日,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去电蒋介石,请求将其释放。此外,知名的学者罗素、杜威等人也向蒋介石做出同样请求。但蒋介石不为所动。

1933年以判处13年有期徒刑,1933年4月,公开开庭审判,章士钊在法庭慷慨陈词,赢得旁听一片赞誉。结果,陈被「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判处有期徒刑13年。囚禁於南京老虎桥第一监狱。此後,其自辩和章的辩护词在天津《益世报》全文登载,其他报纸也纷纷报导,一时轰动全国,曾出版过《独秀文存》的亚东书局公开出版了陈案的资料汇编,还被上海沪东大学、东吴大学选为法学系的教材。判刑後囚禁於南京。在南京狱中,陈利用国民党的优待条件,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潜心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孔子、道家学说等,完成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著。

1936年3月,在《火花》发表了《无产阶级与民主主义》,指出「最浅薄的见解,莫如把民主主义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专利」。称「民主主义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斯大林不懂得这一点,抛弃了民主主义,代之於官僚主义,乃至於把党,把各阶级蘇维埃,把职工会,把整个无产阶级政权,糟蹋的简直比考茨基所预言的还要丑陋。」

晚年

1937年8月23日陈独秀提前获释。他曾向中国共产党表示支持,共产党也曾发表文章《陈独秀先生到何处去》,并曾提出只要陈可以承认当年的错误就可以恢复党籍。但陈拒绝认错後,王明、康生等人在一些共产党的刊物上说陈独秀接受日本津贴,做「日特汉奸」,陈写信驳斥,虽然事件没有进一步发展下去,但两者关系已经恶化。王明失势後,周恩来曾多次托人劝说陈独秀去延安,均被拒绝。陈独秀为此对好友说,党内的熟人都已经离去或逝去,现在对共产党已不熟悉。

此後他拒绝出任劳动部长,拒绝蒋介石出资让他组织「新共党」,拒绝胡适的邀请去美国,拒绝谭平山要他出面组织第三党的建议。

先後住在武汉、重庆。在重庆住院时,周恩来、朱蕴山都去医院看望过他,周恩来更资助他100银元,都被他拒绝。实际上当时他仅靠微薄稿费收入支撑,最後更被赶出医院。 陈最後长期隐居在四川江津,以教书为生,保持低调,而且转向了自由主义[来源请求]。此後对文学和民主发展,继续当年在狱中的研究,特别对斯大林时代的反思,也被後人认为难出其右者。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病於四川江津鹤山坪石墙院逝世,享年63岁。

上一篇:陈独秀在安庆的故居(名居探访)
下一篇:陈独秀写自传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100421]
 · 独立高楼风满袖[91989]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7944]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506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