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95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研究动态>>研究文章
  共有 1957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实庵自传》考

  发表日期:2017年2月5日   出处:李银德的博客    作者:李银德     【编辑录入:多声

 

       《实庵自传》是陈独秀留下的一篇不完整的自传,只有开头两章,约一万三千字。第一章“没有父亲的孩子”:第二章“从选学妖孽到康梁派”。由于陈独秀的显赫而又特殊的身份和精湛的文笔,《宇宙风》杂志得到首刊两章自传,大为宣传,在广告词中称之谓“传记文学之瑰宝”。

       这篇瑰宝,确实蕴藏着许多陈独秀个人的玄机。我读《实庵自传》不下几十遍,每读一次都有新的理解。现仅就个人的理解,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说的不对,请朋友们勿吝指正。

       一、《实庵自传》的成因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被捕,19日押解到南京入狱。在此之前,他一直忙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无暇顾及写自传。入狱后,许多朋友劝他写自传,始有动笔之念。1932年12月22日,他在给高语罕的夫人王灵均的信中说:

       《自传》一时尚未能动手,写时拟分三四册陆续出版,有稿当然交老友处印行,如老友不能付印时,则只好给别家。自传和文存是一样的东西,倘《文存》不能登报门售,《自传》当然也没有印行的可能。若写好不出版,置之将来,则我一字也写不出。(注;此处老友是指汪孟邹的亚东图书馆,文存是指《独秀文存》)。

1933年3月14日,陈独秀再次致信灵均和语罕,信中说:自传尚未动手,此时不急于向人交涉出版。倘与长沙老友一谈,只要他肯即时付印,别的条件都不重要。

1933年10月13日,陈独秀在致汪原放的信中说:自传尚未动手``````我很懒于写东西,因为现在的生活,今我只能读书,不能写文章,特别不能写带文学性的文章,生活中太没有文学 趣味了!我以前最喜欢看小说,现在见了小说头便要痛,只有自然科学、外国文、中国文学音韵学等干燥无味的东西,反而可以逍遣所以不大有兴味写自传。你可以告诉适之,他在他的《自传》中希望我写自传,一时恐怕不能如他的希望。

       写《自传》的事,一直拖到1937年老友汪孟邹为《宇宙风》的编辑陶亢德所托,重提此事,陈独秀才认真起来。7月8日,陈独秀致信陶亢德,信中说:许多朋友督促我写自传也久矣!只以未能全部出版,至今延未动手。前次尊函命写自传之一章。拟择其一节以应命,今尊函希望多写一点,到五四运动止,则范围扩大矣1今拟正正经经写一本自传,从起首至五四前后,内容能够出版为止,先生以为然否?以材料是否缺乏或内容有无窒碍,究竟写至何时,能有若干字,此时尚难确定。

       1937年7月16日至25日十天里,陈独秀写成了《自传》前两章。《宇宙风》很到这两章自传,大肆宣传,在广告中称之为“传记文学之瑰宝”,在后记中说:“陈先生是文化导师,文坛名宿,搁笔久矣!现蒙为本刊撰文,实不特本刊之幸也。”即在《宇宙风》第51、52、53期刊出《实庵自传》两章。

       1937年8月23日,陈独秀出狱。先暂住傅斯年家,后移住陈仲凡家。9月胡适曾传话说,美国一家图书公司,请陈独秀去美国写自传。陈独秀表示不去,说他生活很简单,不用去美国,也厌烦见生人。

       1937年9月9日,陈独秀从南京动身,14日到达武汉。全力投入抗日活动。《宇宙风》编辑陶亢德,曾写信催问《实庵自传》事。陈独秀在11月3日,曾有信给陶,说明了不能再续写自传的原因。信中说:“日来忙于演讲及各新出杂志之征文,各处演词又不能不自行写定,自传万不能即时续写,乞谅之。杂志登载长文,例多隔期一次,非必须每期连载,自传偶有间断,不但现在势必如此,即将来亦不能免。佛兰克林传,即分三个时期,隔多年始完成者,况弟之自传,即完成,最近的将来,亦未能必能全部发表,至多只能写至北伐以前也。弟对于自传,在取材、结构及行文,都十分慎重为之,不愿草率从事,万望先生勿以速成期之,使弟得从容为之,能在史材上文学上成为稍稍有价值之著作。世人粗制滥造,往往日得数千言,弟不能亦不愿也。普通卖文糊口者,无论兴之所致与否,必须按期得若干字,其文自然不足观,望先生万万勿以此办法责弟写自传,倘必如此,弟只有搁笔不写,只前寄二章了事而巳。出版家往往不顾著作者之兴趣,此市上坏书之所以充斥,可为长叹者也!率陈乞恕。”陶亢德接信后,也不能免人为难,只得作罢。《实庵自传》没有作完,确实是一件憾事。正如静尘先生在1942年7月《古今月刊》第五期上发表的《我所知道的陈独秀》中所说“中国近代史上少了这一篇传奇式的文献,实在太 惜了,这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损失,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大损失。”

       《实庵自传》两章发表后,影响很大,非常畅销。亚东老板看到有利可图,于1938年3月,刊出单行本。在刊者言里说:“一个时代权威的自传,会道出他自己的生活变迁,他的活动背景,他的经验,以及他那个时代的许多历史事实”。这个时侯正是亚东最困难的时刻,他出单行本,陈独秀根本没提稿费的事情。可见他与汪孟邹关系非同一般。

       令人不解的是,到了1940年陈独秀把《实庵自传》手稿交给台静农时,他却隐去了以上写自传的过程。在手稿后面写了如下的注明“此稿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六至廿五中,时居南京第一监狱,敌机日夜轰炸,写此遣闷,兹赠静农兄以为念。一九四0年五月五日独秀识于江津”。

       《实庵自传》从1938年亚东出单行本后,没有再版,建国后更是封尘难见。直到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7月,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编印的《安徽革命史研究资料》第一期刊出《实庵自传》这一瑰宝再现人间。1981年1月,王开玉、杨森两个人编的《安庆史话》作为附录收到书中,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时,安庆市历史学会、安庆市图书馆编印的《陈独秀研究参考资料》也把《实庵自传》收入这本白皮书中。《安庆史话》影响不大,白皮书在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运动中,却闯了大祸,当做安徽省的典型一例。研究陈独秀的张越、张君受到不公正地批判,违心作了检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实事求是政策的深入贯彻,学术研究有了宽松的环境。1993年4月,任建树主编的《陈独秀著作选》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个三卷本里收了《实庵自传》。2009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陆宗寅再次策划,出版了任建树主编的《陈独秀著作选编》这个六卷本里再三一次收入了《实庵自传》。

       至此,这篇“传记文学的瑰宝”,社会流传更加广泛。

       二、《实庵自传》中唯一有名子的人物

       陈独秀在《实庵自传》中写了家中有“一个严厉的祖父,一个能干而慈爱的母亲,一个阿弥陀佛的大哥。”以及监考的宗师,“今科必中”的考生等,但都没有写出姓名。唯一留下姓名的只有一个朋友。名叫刘叔雅。

       自传中对他的白胡爷爷抽鸦片是这样写的“他是抽鸦片烟的,在家里开灯不算数,还时常要到街上极龌龊而嘈杂的烟馆去抽烟。那时他好洁好静的脾气那里去了呢?这一疑问直到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我才有了解答。第一个解答是人有好群性,就是抽大烟,也得集体的抽起来才有趣:然而这一解答还不免浅薄,更精微奥妙的解答,是烧烟泡的艺术之相互欣赏,大家的全意识都沉没在相互欣赏这一艺术的世界,这一艺术以外的一切一切都忘怀了。我这样的解答,别人或者都以为我在说笑话,恐怕只有我的朋友刘叔雅才懂得这个哲学。”

       刘叔雅,名文典,祖籍安徽省怀宁县,出生在合肥。本刊《陈独秀研究通讯》2010年第一期刊有张皖生写的“陈独秀和他的朋友”中详细记述了刘和陈的友情。这里只说为什么只有刘叔雅才懂得这个哲学这句话的涵意。陈独秀是说刘叔雅也是抽鸦片的,只有抽鸦片的人才真正懂得抽大烟的艺术。刘叔雅一生大半时间抽鸦片,解放后在云南大学任教时也还在抽大烟。是中国国内很少几个被特批允许抽大烟的人之一。

       三、“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的考题

       陈独秀在1896年十七岁时,参加了怀宁县的院试。宗师大人出的考是“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按陈独秀的说法,“我对这样不通的题目,也就用不通文章来对会,把文选上所有鸟兽草木的难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谬的古文,不管三七二十一,牛头不对马嘴上文革不接下文革的填满了一篇皇皇大文”,“谁也想不到我那篇不通的文章,竟蒙住了不在通的大宗师,把我取了第一名。”他中了个秀才。自传里有这样一句话,是很值得研究的,就是“这件事使我更加一层鄙薄科举”。

       陈独秀在写自传时,是怀着对科举制度不满,以批判的文笔来描述考试的。真实的情况可能不完全如此。宗师出的题目在形式上是截搭题。就是从古文中截出一句,再搭上一句,成为一个题目来,让学生去按照这个思路去作文章。在当时是一种常用的考题,教授八股文的老师,平时是必修课。对这样的考题想必陈独秀是知道的。“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是出自《孟子》(上)孟子见梁惠王章。是孟子与梁惠王谈治国之策时说的话。原文是“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按现在人的理解,这是提倡环境保护和节省能源的对话。陈独秀对《孟子》一定是熟读全知的。所以能考上第一名中了秀才,一定是这篇文章作的很好,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胡乱而写的。再说当时的考官宗师大人对八股文也都是精通的,不会像陈独秀说的是一窍不通的。陈独秀所以要这样写,目的在于批判科举的考试制度,而不在文章的本意。


上一篇:毛泽东指责陈独秀: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独裁者
下一篇:石墙院内的追思――陈独秀的最后岁月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99317]
 · 独立高楼风满袖[90661]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6478]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396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