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60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研究动态>>研究文章
  共有 3708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陈独秀与鲁迅的《呐喊》

  发表日期:2018年3月27日   出处:文汇报    作者:陈子善     【编辑录入:多声

  鲁迅的中短篇小说集《呐喊》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这早已人所周知。这本集子怎么会编成出版的?除了作者鲁迅本人,还有一个人切不可忘记,那就是后来成为中共创始人的陈独秀。

  《呐喊》中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北京《新青年》第6卷第4号,这当然与当时主编《新青年》的钱玄同的“催逼”密不可分。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孔乙己》《药》等小说接连刊载于《新青年》。到了1920年8月22日,正在上海主编《新青年》的陈独秀给周作人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十五日的明信片收到了。前稿收到时已复一信,收到否?《风波》在一号报上登出,九月一号准能出板。兄译的一篇长的小说请即寄下,以便同前稿都在二号报上登出。稿纸此间还没有印,请替用他纸,或俟洛声兄回京向他取用,此间印好时也可寄上,不过恐怕太迟了。

  八月廿二日

  鲁迅兄做的小说,我实在五体投地的佩服。

  查周作人日记,陈独秀这封信于1920年8月26日收到,该日日记云:“下午得仲甫廿二日函,新刊月报一册”,这“新刊月报”当指1920年5月《新青年》第7卷第6号。信中所说的《风波》 正是鲁迅新作小说,后刊于1920年9月《新青年》第8卷第1号,这也是陈独秀首次经手发表鲁迅的小说。而信中的附言“鲁迅兄做的小说,我实在五体投地的佩服”,虽只短短一句话,却足见陈独秀对鲁迅小说评价之高。而信中说的周作人“译的一篇长的小说”,当为俄国作家科罗连珂的中篇 《玛加尔的梦———基督降生节的故事》,后刊于1920年10月《新青年》第8卷第2号。

  有趣的是,陈独秀当时与周氏兄弟联系,经常致信周作人,有什么事要告诉鲁迅,也是托周作人转告。鲁迅日记1920年8月7日云:“上午寄陈仲甫(小)说一篇”,应该就是指这篇《风波》。但陈独秀并未直接复信鲁迅,反而在8月13日致周作人信中说:“两先生的文章今天都收到了。《风波》在一号报上印出,先生译的那篇,打算印在二号报上……”“两先生”就是指鲁迅和周作人。接着又在上述22日致周作人信中再次说到此稿的处理。然后,他在同年9月28日致周作人信中就提到了为鲁迅出版小说集的事:

  二号报准可如期出板。你尚有一篇小说在这里,大概另外没有文章了,不晓得豫才兄怎么样?《随感录》本是一个很有生气的东西,现在为我一个人独占了,不好不好,我希望你和豫才玄同二位有功夫都写点来。豫才兄做的小说实在有集拢来重印的价值,请你问他,倘若以为然,可就《新潮》《新青年》剪下自加订正,寄来付印。中秋后二日

 

  1920年中秋节是9月26日,“中秋后二日”就是9月28日,陈独秀29日付邮。周作人日记1920年10月2日云:“下午二时返,得仲甫廿九日函”,即指此信。此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陈独秀首次在信中提出了为鲁迅出版小说集的设想。“豫才兄做的小说实在有集拢来重印的价值”,可见陈独秀对出版鲁迅小说集充满期待和信心,而且他还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如果鲁迅当时接受了陈独秀的建议,把他的首本小说集编好寄给陈独秀,那就极有可能是由与陈独秀关系密切的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了。

  但是,不知何故,陈独秀这个建议,鲁迅并未采纳。周作人当时还未与鲁迅失和,不可能不把陈独秀这个建议转告鲁迅,陈独秀的这个建议也不可能不使鲁迅有所触动。鲁迅或许想再多写几篇小说,使自己首本小说集的内容更为充实才付梓,也未可知。不管怎样,鲁迅的《呐喊》直到两年之后才由其学生孙伏园主持的新潮社正式出版。然而,陈独秀对鲁迅小说的推崇和为出版鲁迅小说集所作的努力,应该在鲁迅作品出版史上记下浓重的一笔。(陈子善)


上一篇:陈独秀在杭州的诗意生活
下一篇:纪念陈独秀为中国引进5.1国际劳动节100周年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99306]
 · 独立高楼风满袖[90654]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6462]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395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