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85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陈研通讯>>陈研通讯
  共有 7019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陈独秀的“龙性”

  发表日期:2005年5月28日   出处:大河报    作者:陈鲁民     【编辑录入:多声

我对陈独秀曾误解多年,一提到他的名字,就会不假思索地说,哦,他是个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前中共领导人。既然是“右倾”,单凭想象,他大概是个软弱无能、任人摆布、仰人鼻息、一身媚骨的人。但随着历史档案的解密,历史真相的披露,我们这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个特立独行、铁骨铮铮、光明磊落的硬汉子、伟丈夫。当然,人品是人品,错误归错误,不妨分而论之。

他是一个十分奇怪的孩子。无论挨了怎样的毒打,总是一声不哭,把严厉可怕的祖父气得怒目切齿,不止一次伤感地骂道:“这个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祖父看人很准,这个孩子长大后果然成为20世纪中国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

他是一个至死不渝的热血青年。1903年,25岁的陈独秀留学日本,就与张继、邹容一起,勇敢地剪掉了清国留日学生学监姚煜的辫子。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陈独秀足迹遍及江淮南北,物色革命同志,办报刊宣传革命。他先后办报刊数十种,编辑、排版、校核、邮寄,他一一亲自动手。三餐食粥,臭虫满被,亦不以为苦。1919年6月11日晚上,在北大担任文科学长、41岁的陈独秀站在电影院楼顶,向下层露台上看电影的群众散发传单。这空前绝后的举动,轰动一时。他一辈子都以“新青年”自居。

他是个光明磊落坦荡君子。中共六大后,党内少数高级干部如彭述之、汪泽楷等,从事反党的自由主义秘密活动,他们请求陈独秀加入他们的小组织,做他们的头。陈独秀断然拒绝并训斥道:“我不参加你们的秘密活动,不搞暗中串联!我的主张和言行没有见不得人的,都应见诸天日,公之于众。”以后,张国焘去找过陈独秀,想借他这块招牌再组织一个伪共产党,陈独秀严词拒绝;胡适想请他到美国去写自传,陈说:“不去美国,也烦见生人。”周佛海等人想拉陈独秀进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当议员,陈愤然回绝。胡宗南和戴笠也曾备厚礼拜访,企图“请教”他对国事的看法,以扩大对付延安的宣传,陈独秀也断然拒绝。

他是个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铮铮硬汉。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被捕,虽身陷囹圄,却不屈不挠,保持气节。国民党中统特务徐恩曾回忆说:“他有坚强的民族自信。态度相当倔强……仍不肯放弃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虽已被开除党籍,但仍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自命。”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曾请他题字,陈独秀写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932年10月28的《大公报》感叹说:“中国的社会,实在太寂寞了,什么领袖,能够真诚信念,不变节,不改话,言行始终一致的,能找得出几个?我们希望大家应当成全陈独秀才对!”

他是一个不食嗟来之食的伟丈夫。陈独秀的后半生一直生活在穷困之中,贫病交加,但却从来不吃“嗟来之食”。背叛共产党的叶青,给他寄了200元,他立即退回。他的学生、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朱家骅,赠5000元,他当即拒绝。他的学生、国民党政要罗家伦、傅斯年等也来资助,陈独秀气愤地说:“你们把我当乞丐施舍吗?即使我穷死饿死也不会收的。”蒋介石也拨一笔钱给他,陈独秀仍是“原封退回!”在极度贫困中,陈独秀把他的著作《小学识字教本》拿去出版,出版社预支了两万元稿费给他。可是,送审时,国民党教育部长陈立夫要求将书改成《中国文字基本形义》。陈独秀说:“一个字都不能动。”因此书未出成,那两万元稿费直到陈独秀去世分文未动。

要读懂陈独秀,其实也不难,不妨看看他晚年自励的一首诗:“悠悠道途上,白发污红尘。沧海何辽阔,龙性岂能驯!”是呀,一个有“龙性”的人,岂能与那些牛鬼蛇神同流合污,岂能向那些蝼蚁鼠蝎低头示弱,岂能为斗升之米折腰屈节,岂能干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人勾当?于是,敬佩之余,便油然想起一句古语: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上一篇:关于《陈独秀往事》致靳树鹏先生
下一篇:不要冤枉鲁迅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99302]
 · 独立高楼风满袖[90648]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6458]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3954]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