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74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陈研通讯>>陈研通讯
  共有 9234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会议综述(一校)

  发表日期:2006年11月21日      作者:奚金芳     【编辑录入:李银德

“陈独秀民主思想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06119——10日,由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州工学院联合主办的“陈独秀民主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常州召开,来内全国各地的6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议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此次会议在人杰地灵、风景优美的常州工学院召开,常州工学院党委书记卢进南教授致欢迎词,该校十分支持此次会议的召开,专有校党委王巍一、熊炎生等领导积极筹备和组织会议的召开。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致贺词。东京大学教授佐佐木会长代表日本国陈独秀研究会发来贺电。研讨会进行得十分顺利。同前两届相比,会议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的成功,简述如下:

一、学术上不断创新,开拓陈独秀研究的诸多新领域、新境界。

会议伊始,江苏省历史学会陈独秀研究分会会长陈谦平教授即以《多元化视角与陈独秀研究》为题致辞,号召研究陈独秀“应该以多元化的视角来进行”,其中着重说明了从国际化的视野、从国家和民族的视野、从文化的视野、从人性化的视野来研究、发掘陈独秀的思想。而从此次会上学者们所提交的论文看,正说明了陈独秀研究正在不断创新,逐渐走向多元化的视角,开辟了诸多的新领域。尤其是民主问题的研究新视点和新高度。

郭立田教授对于陈独秀的晚年民主思想有深厚的研究和过人的见解,此次会议郭教授把陈独秀晚年的民主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主思想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真正从国际化的视野来研究陈独秀的民主思想。郭教授厘清马列主义民主与专政思想的发展过程,对于马列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新的见解,例如认为马恩的民主思想存在“前后脱节和矛盾的情况”,认为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并把它推上了极端”,另外认为陈独秀的晚年民主思想是“苏联二十多年的惨痛历史教训的总结”,有“超越列宁、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地方”,这些见解都是从国际化的角度来研究陈独秀的民主思想,不是孤立的来看陈独秀,把陈独秀的民主思想放到国际化的大视野下来审视,更能够把握陈独秀民主思想的面貌。

丁弘教授和靳树鹏先生不约而同的认为陈独秀的思想和普列汉诺夫有某种联系。丁弘教授认为普列汉诺夫和陈独秀分别是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两位先知,从诸多方面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阶级性”是不能超越的、反对暴力革命等等论述了陈独秀与普列汉诺夫的相似之处,从而进一步说明了二位的先知地位;靳树鹏先生则更直接的认为“在国际共运诸领袖人物中,对陈独秀晚年思想影响较大的可能是普列汉诺夫”,这也是从新的角度来看待陈独秀的思想来源,对于普列汉诺夫和陈独秀之间的思想渊源研究开了一个好头。

奚金芳教授对于陈独秀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把常州今文经学与陈独秀思想的历史渊源作联系,将常州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一一阐述,而从常州今文经学到徽学、皖学,再到魏源、康梁、陈独秀,有一个明显的传承关系,再从陈独秀的小学功夫以及《甲戌随笔》也可以看出陈独秀的对于今文经学的熟悉和超越程度,这种全新的研究对于继承传统文化遗产、开拓陈独秀研究之新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述几位教授对于陈独秀的研究,可以说都是独辟蹊径,开拓了对于陈独秀研究的新领域,为前两届所无。

二、学科上交叉研究,多角度、多层次的扩展和深入对陈独秀的认识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陈独秀、看陈独秀研究,这说明陈独秀研究事业正在不断的普及和深入人心。

江南大学提交的论文中,吴启文教授的《关于反对党的两个问题》一文,着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反对党存在的两点必要性。在发言中吴教授进一步指出1)“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是人类的特点”与本性,这是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的观点,在以往的理解中存在误解。2)自由是共产主义的起点特点与归结点,也是最高价值标准。遗憾的是我们选择了最不利于发展自由的制度。

此次会议的参加者,不但有一直参与陈独秀研究事业的学界人士,同时有农科、物理学科和报界前辈的参与,增添了研究的活力和宽厚度,扩大了陈独秀研究的影响。

原江苏省农科院院长高亮之教授本是农科方面的专家,此次参加研讨会,提交了《论陈独秀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的论文,从陈独秀科学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的理解阐述上,显现出陈独秀哲学思想的特色,从而论证了陈独秀在中国哲学史中应该占有一席之地的新见解,言之成理,令人信服。

陈锡光、曹天锡两位老先生是物理学方面的专家,此次参加会议,照他们的话讲:是来学习的。但在会议上,二位老先生依然慷慨陈词,表达对于研究陈独秀、陈独秀民主科学思想的深切看法。强剑衷、章世鸿、丁弘顾雪雍四位老先生为报界中的前辈,此次有三位参加研讨会。强剑衷先生在会上无偿赠送他编著的《历史大趋势》,书中的《陈独秀独领风骚二百年》一文着重阐发了陈独秀的党外之反对党和党内之不同党派的问题,并且将它作为对于民主本质的理解,文末更将陈独秀与孙中山相比,认为二人都是“与时俱进的巨人”,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定位给予了一个新的视角;章世鸿先生在会上散发了他早已发表的《祭陈独秀》一文,文中力图将一个真实的陈独秀呈现给读者,一方面阐明陈独秀的人生历程,他在五四、在党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方面也不隐瞒陈独秀存在的错误和缺点,努力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活活泼泼的陈独秀,这说明章老先生关注陈独秀研究由来已久,对于陈独秀有深厚的理解;丁弘先生上文已述,不再赘言。此三位老先生在报界为前辈泰斗,于花甲之年仍笔耕不辍,关心并参与陈独秀研究,可见陈独秀研究事业的感召力和深入人心。也说明老一代对陈研事业的关注,确实是语重心长!

值得重视的是江南大学刘焕明与南京大学冉占国两位教授,不约而同的写出了论述我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均源自陈独秀的有分量的论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有新的创建。

南京大学的伍玲玲副教授和她的硕士研究生张义生合写了《陈独秀与科玄轮战》,文章论证说明陈独秀在论战前期是一个“沉默的局外人”和其中的原因,然后分析陈独秀参加论战后并不是加入玄学派,而独立成为科玄两派之外的马克思主义派,并因为陈独秀的加入使科玄轮战发生了转向,在对科玄两派的批评指摘中宣传了马克思主义,这有利于说清楚陈独秀在科玄轮战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

研究陈独秀的学者同行们,不懈努力,认真挖掘研究陈独秀的思想及其人格魅力,这也在不断的感召着更多不同行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个队伍中,陈独秀研究需要多角度的研究,从而也就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加入,此次会议正应和了这一需要。

三、地域上扩大发展,常州、台湾、香港三地的学界、商界、报界携手研究陈独秀。又重视现实问题的特点。

此次陈独秀民主思想研讨会在有“三杰”美誉的常州举行,诚如常州工学院老党委副书记羊淇先生所说:陈独秀的进步思想受常州今文经学先辈的影响。今文学说的核心在变革。“变”与“创”成就了常州的学风与文风、画风、诗风都能创新,常州出三杰亦就有关。

江苏省社科院虞友谦研究院以《当前民主问题上认识的误区》为题发言,指出上世纪末大多数国家实现了向民主的转型,没转的包括我国。但世界潮流是民主,所以孙中山说“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陈独秀坚决否定与反对专制制度,其继承者中共以民主为口号进行革命,终于成功。但是对民主的误区仍在:1)民主与专政的问题不能并列;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只短短的27个字,指出是一个过渡时期,现实却无限延长;2)民主与国情的误区。晚清以来的统治落后的顽固势力,都以民主与国情不合为借口,排斥民主,实施中又大搞悖论:选举从没有文化的农村直选。3)引进又设民主与西方的忌讳:只引技术,不因先进的民主理念,却把这作为“文化侵略”。4)实施隐形专制以人治主义方法治国。如党政不分;热衷于搞运动;下达红头文件;领导批字;打招呼等等;村委会几个老农民就可以设卡收费。唯独缺宪政。对大量践踏宪法的行为视而不见。5)对民主义实用主义态度。造反有理是毛鼓动的。大民主是“奉旨造反”。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凝聚力可与原子弹相比。

这次会议邀请了国内研究陈独秀的多位著名学者,如《陈独秀大传》的作者任建树老先生、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副会长李银德先生等等,都是研究陈独秀的前辈和大家,学养深厚;同时邀请到台湾的谢启大女法官、北京的曾俊伟律师,香港的杨克平先生、姚荣铨先生等法学界商界报界人士参与此次会议,三位在会议上作了激动人心的讲话,并提出了对会议的支持和鼓励。这为下届陈独秀研讨会的举办拓宽了思路。

总之,本次研讨会聚集了内地和港台的多位专家、学者、仲裁员、记者、企业家等各界业内人士,大家针对会议的主题开展了内容非常丰富的讨论,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陈独秀民主思想研讨会在常州召开
下一篇:理想的民主与现实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99155]
 · 独立高楼风满袖[90515]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6318]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38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