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157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研究动态>>感悟随笔
  共有 7954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扭秧歌”也是在前进

  发表日期:2010年6月11日   出处:炎黄春秋杂志    作者:杜导正     【编辑录入:西城大官人

  415日,《人民日报》发表温家宝纪念胡耀邦逝世21周年的文章;54日,温家宝在北京大学与学子们座谈,纪念五四青年节。温总理的文章和谈话,引起很多人关注。有客来,也多就此漫谈,刺激了我的一些思考,遂成答客问小文一篇。

 

关于温家宝纪念胡耀邦的文章

 

  问:温家宝415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的纪念胡耀邦逝世21周年的文章,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热情的关注,成为这几天议论的中心,说什么的都有,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我家订了二十多份报纸,但可惜没有《人民日报》,杂志社也没有。海内外电话打来问我看法时,我很抱歉无法回答。我当晚是从网上看的,第二天《羊城晚报》转载了全文,我立刻读了两遍,感觉很好。

 

  首先,温家宝的文章写得朴实,没有一句虚话,没有一点夸张。胡耀邦是1987年初下台的,温家宝写的是胡耀邦1986年春节前夕带着中央三十多人到最穷的贵州西南深山察看旱情的事,大年三十到年初一跟老乡一起过。由于怕了解不到真实情况,胡耀邦特别派温家宝半夜到周围农民家去暗中查访。由于建国后多次政治运动,我们党已经严重脱离群众,大大小小的官吏为了报喜不报忧,上级来,看哪里,看什么,都是上级领导察看前事先布置好的,并规定了什么可说什么不可说。因此,胡耀邦才会叮嘱温家宝悄悄夜访,“看看(他们)没有准备的地方”,并一直等到半夜温家宝回来,带病坚持听汇报到深夜。这时,正是全国放鞭炮吃饺子的时候。胡耀邦关心群众疾苦,紧密联系群众早已是佳话,在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国人赞他是共产党人的良心,因此温家宝的文章使耀邦的真正共产党人的形象再次感染了人们,给我们党加了许多分,也有助于我党恢复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对当今的领导应有很强很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问:在中共中央机关报这么宣传胡耀邦,高调地纪念和怀念胡耀邦,是这些年来极少有的。这篇文章之所以会引起社会巨大的关注和反响,是否也跟人们渴望中共现任领导人,也应当像当年的胡耀邦赵紫阳那样,接近群众倾听诉求,遏制贪官,缓解贫富悬殊,加快政体改革的需要有关?

 

  答:人们关心这篇文章是否有更深层的意义,是否关系到北京政局的动向和局势,是不是一个进步的积极的信号,是有原因的。近几年中共给人的感觉是对意识形态控制严格了,好像只能有一个政党、一个声音、一个主张,与多元化的、追求民主和科学的、主张社会前进的声音和力量好像形成了对立面。我同意你说的在最近这个时期,中老知识分子与中南海的心理关系和距离处于逐步拉开、疏远的过程,弥漫着悲观绝望的情绪。这的确是非常危险的。是我党应要高度警惕和重视的动向。

 

  前不久,一个老记者来看我说,“老杜,如果共产党能听取你们这些老同志的意见,政治民主上碎步前进,坚决刹住官员腐败,如果不思进取,这么专断腐败下去,可惜可怕啊。”

 

  前几年,中央关注农民工问题、扼制“非典”、取消农业税,汶川抗震救灾新闻比较开放,听取知识分子意见也多一些,后来胡耀邦九十华诞纪念会,使知识分子中间力量倾向于中南海,向中南海凝聚,中国的事就顺利些;这两年又差了。也许发布一些指令的是某些部门的某些人,也可能中央领导胡锦涛、温家宝根本不知情,但是老百姓、知识分子不了解上面的事,以为都是中央领导决定的,把账都算到党中央头上。例如我最近出了一本书,有的县市的公安局说,要发现一本没收一本还号召互相举报。我就认为,这绝对不是胡锦涛、温家宝的意见。国内盗版的这本书我已经看到六七种版本了。

 

关于温家宝“五四”青年节在北大的讲话

 

  问:温家宝总理“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与学生的座谈,似乎印证了你这个判断。这是温家宝担任总理后第三次来到北大,第一次是“非典”时期,第二次是200554日。温家宝说,总觉得“五四”这一天到北大最合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总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自由、文化、民主的气息。今年总理再次来到北大与学子们过节。我想,这不是总理对北大的偏爱,而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民主科学的尊重。

 

  答:90年前的五四运动,北京大学喊出了“德先生”、“赛先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民主与科学。温总理在和同学们座谈之前,特地强调了科学民主精神今天在中国一点也不过时,并阐释了民主科学精神与现代化建设、与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的关系。说得非常好!

 

  说起五四运动,很多人都强调这是一场爱国运动,这不错。但是,五四运动的精髓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民主、科学这四个字。我们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逐步壮大,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民主!大批知识分子投奔延安,投奔我党,就主要是冲着共产党要建立民主的国家这一条去的。可是,1949年以后,到粉碎“四人帮”前,我们渐渐丢掉了五四精神,丢掉民主这面旗帜,搞了数不清的政治运动,直到“文革”,因此在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心中我们党丢了分。改革开放以来的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时期。那时,邓小平强调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要反封建;胡耀邦和赵紫阳执政也相当开明,民主和科学的气氛比较浓厚,知识分子和中南海的距离也很近。可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又发生了民主和科学精神某种倒退的现象。

 

  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分子的中间一块都是最要争取的力量。政治力量一般都是两头小中间大,中间力量向哪边倒,那边就胜利,否则就失败。蒋介石丢掉中国就是一个明证。所以,我认为,在这种时候,温家宝在北大的讲话,非常重要非常好,有很强很强的纲领性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问:不过,温家宝的讲话也透着一些无奈。比方说,有同学用钱学森老人的话“为什么当代中国培养不出大师、创新型人才?”来提问,总理也只能用“大学应该由懂教育的人来办”这样无奈的语气。另外,据报道,温突然对围在身边的学生代表道:“不用说,我知道你们是安排好的。”温还说,这次到北大前已交代校方不要刻意安排,“但我一来,就把学生关在楼里不让出来。”陪座的北大校长尴尬之余,温又说“不是说你!”

 

  答:你说这些,我也看到了。不过,我觉得应该从积极方面看。温家宝用“应该”这样的词,是有些无奈,但是,他至少承认了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现在办教育的,很多是不太懂教育的官员。我们党现在必须首先承认这是现实,才能逐步改造这个现实。可是,很多领导人现在连这个现实都不愿承认不敢承认。

 

  我们党的领导人下基层,握手或说话,往往都事先由地方或部门挑选、安排那些靠得住的自家人,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官场的潜规则。温家宝纪念胡耀邦的文章,为什么特意说到耀邦要他微服私访,我想,他是对现在的这种潜规则不满意。他在北大特地指出这一点,事实上是公开地反对这种潜规则,是极不容易的。

 

“扭秧歌”也是在前进

 

  问:知识分子阶层,对温家宝纪念胡耀邦的文章和“五四”北大讲话反响很好。可是,耳边却又听到各种各样的禁令,与温家宝的声音又是那么不一致,不免让人产生困惑。有的人甚至觉得温总理好像也在作秀。您怎么看?

 

  答:眼下,整个中国处于历史上的大转折大变革大发展大变迁的时代,各种主张、各种力量,左的、新左派的、右的、保守的、自由的、独立的,各种思潮都在大碰撞,表面上看来相当混乱,因为中国内部确实在酝酿着巨大的历史性伟大变化,就像春秋战国的大变革时期一样。经济上,中国是从单一的公有制向经济多元化发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化,政治思想文化上,也一定会必然会从专制集权向民主的多元的方向发展。“五四”前后中共创始人最早举起的民主与科学这两面伟大旗帜,是中国将来发展的旗帜,这也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谁也挡不住的。

 

  最重要的是,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的一个忘年交小朋友曾经总结六十年来中国政体的变化,说毛时代是“强人政治”,邓胡赵时期是“双峰政治”,此后就到了“常人政治”时代。我同意这个分析。“常人政治”时代,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思想多元化,有进步的有保守的,这些必然会反映到中南海里面,因此,中南海不可能是铁板一块。温家宝的文章和谈话,是进步的、积极的声音;而你所说的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各样的禁令,多是保守的、倒退的声音。中南海这些常人政治的执政者处在那个位置上,必须考虑全局,必须在各种力量的比较中间斟酌,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自然地常常地表现出进进退退、摇摇摆摆的情况,这就像扭秧歌。尽管是扭秧歌,但总的说还是在前进。所以,看现在的政局,不要光看到倒退的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它进步积极的一面。

 

  问:三年前,您在香港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政治改革要碎步前进的观点,很新鲜,有道理,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今年您又提出了中国政治扭秧歌前进的观点。有乐观派人士说温家宝的文章和谈话是一个信号——表明中央要马上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您又是怎么看的?

 

  答:三年前,我在香港大学谈过,我认为,中国政治改革要碎步前进,就像梅兰芳《天女散花》中的碎步前进一样。因为国家太大,沿海内地差别太大。封建统治几千年,专制独裁体制太久,经济发展太落后,而人口又太多,所以进步起来难度很多很大。中国社会目前的形势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大转折大发展时期,各种力量在大碰撞引起的混乱中,由此导致的中央主张左右摇摆进进退退是可以理解或者说是正常的。所以我们没必要听到一点好消息就过分高兴就激动起来,也不要听到一点不好的消息又绝望消沉下去。当各种力量和主张在碰撞的时候,左一下,右一下,一会左压倒右,一会右又压倒左,都是正常的。我党在历史上辉煌过,“大跃进”“文革”惨败过,邓胡赵时期又中兴起来,“六四”后一直前进三步退两步,左一下右一下,扭秧歌似的,但是,总的说,还是前进了。我经常对我身边的人说,我们不要对中国政治改革抱过高过急的希望,也不要旁观,更不应悲观绝望。我们大家都应该做中国民主和科学新潮流的乐观派、促进派。要支持中国进步的、前进的力量,真心地推动国家在中共正确领导下小步前进,碎步前进。

 

  问:你的意思是说,这次《人民日报》发表温家宝文章和他在北大的谈话,只能看做是一种进步的、积极的声音,若由此推出政治体制改革立刻会大步前进,并不现实,对吗?

 

  答:是的,如果又过分地兴高采烈期望太多,那就难免有些天真了。我喜欢我给自己一本书起的名字《一颗平常心》,就是提倡一种比较平和比较平常的心态,劝大家经常跟庙堂之上的人“换位思考”一下,就不会过于偏激和激动。我就是这样经常跟我周围的老朋友们交流的。


上一篇: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宜以司法独立为先步
下一篇:陈独秀在建党中“应属首位”的作用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100391]
 · 独立高楼风满袖[91942]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7905]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502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