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116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研究动态>>感悟随笔
  共有 686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向顾准学习

  发表日期:2007年4月28日      作者:黄公演     【编辑录入:西城大官人

——《顾准文集》读书笔记

 

(一)

客观世界的发展,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就我们主观的愿望,社会发展不要通过暴力。进行暴力革命,的的确确会牺牲无数生命,即所谓抛头颅洒热血。革命胜利了,革命阶级夺得政权后,又要镇压掉多少生命。可是这些都不过是善良的愿望。中国有句老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拿现在的世界情况来说,虽然在西、北欧有和平发展社会的倾向,在这些国家里,各方面的建设,没有比前苏联差,而在人民福利和人权保障方面,远胜过前苏联。但我们也应该记住,如今的中东、南美和非洲,仍弥漫着战火。世界并不都处在和平之中。

我们不能离开时代背景来评论历史事件。因此也不能因斯大林独裁的产生和苏联的解体而去指责「十月革命」,或说十月革命是「早产儿」、「知有今日、何必当初。」

顾准倒有精辟的论述:

「考茨基是和平过渡论者,他的和平过渡论,事实上给希特勒准备了第三帝国,他错了。列宁强调直接民主的无产阶级专政,夺取了政权扫荡了沙皇政治的污泥浊水,他对了。他和考茨基之间的区别,是无畏的革命和胆怯的庸人之间的区别,这是无疑的」。(《顾准文集》361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9月第一版)(以下摘引该书单注页数)

(二)

提到顾准,不能不令人钦佩。王元化先生给顾准的《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所作的序言中说:「为中国文化作出贡献的往往是那些饱经忧患之士。……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最早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226-227页)

在中国的共产党人中,除了陈独秀和他的同志们外,有谁能这样深刻尖锐地论述这些敏感的问题?

顾准说:「列宁相信直接民主,他甚至有充分的勇气,在布雷斯特和约订立之后,解散了全部军队,用赤卫队(亦即公民的军队)代替常备军……

实行结果是:

苏联的军队是全世界最大的一支专业军队;它的官僚机构是中国以外最庞大的机构,捷尔仕斯基的契卡成了贝利亚的内务部。……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嬗变为一切权从属于党,再变而为一切权力属斯大林」。(361页)

顾准说:

1917年革命胜利了,列宁跟他那时代的青年人说,你们将及身而见共产主义。……还活着的人,目睹是苏联军舰游弋全球,目睹的是他们的生活水平还赶不上捷克,目睹的是萨哈罗夫的抗议和受迫害。而究竟什么叫做共产主义,迄今的定义,与马克思亲身拟定的定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见《共产党宣言》)愈来愈纷歧,愈来愈不一致,也愈来愈难以理解」。(374页)

下面还要提及顾准对苏联与某些东方国家的评论。

(三)

顾准给我们提出防止社会主义国家政治集团在其执政期间变成皇帝及宫廷的办法。

顾准说:

「(人民当家作主),其实是句空话。(364页)我们实际上不可能做到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要的是不许一个政治集团把持政权,有别的政治集团和它对峙,谁上台,以取得选票的多少为准。(365页)……所以,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大陆会议中的主要角色,都在政治舞台上露了一手,以此来比喻1917年,那就是斯大林、布哈林、托洛茨基轮流当了总统。并且苏共分成两个党,先后轮流执政。设想一下,这么办,十月革命会被葬送掉吗?……后来苏联发生的一切弊害的大半倒反而是可以避免掉的」。(326页)

可以看出,由于一党专政,「十月革命被葬送掉了。」这是顾准在19434月说的。

顾准在《民主与「终极目的」》一文中说得更透彻。

「……我反社会主义吗?我不。私有财产终归是要消灭的,我们消灭了私有财产,这很好。我们现在的民主,在其下作政治活动的政治集团和党派,可以,而且大体必定会在这个共同前提下,各自提出自己的政纲和主张。这叫做社会主义两党制。

你不赞成两党制,可是,你看看一党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苏联、东欧我们固然看够了,在东方芋些国家中盛行的那一套阿谀崇拜,你不觉得恶心吗?一个人手里集中了为所欲为的权力,你用什么办法来约束他不乱搞?有什么保证?

……直接民主,不久就会被假民主所代替,没有两党制,散在于不以政治为专业的群众中的各种意见,会被『拥护』的高声呼喊所淹没。唯有存在一个政治上的反对党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批评和自我批评。56年苏联的历史,24年中国的历史,难道还没有充分证明这一点?」(337-371页)

这些话说得多好,合情合理。我们再来听听他对「党外无党」、「党内无派」最后结局的预言。

「……新秩序一旦确立,那个革命集团势必要一分为二,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历来如此。这时候怎样办呢?按逻辑推论,任何时候,都要一分为二,你总不能用『我吃掉你』来解决啊。用『吃掉你』解决以后,还是会『一分为二』,不断演变下去,势必要像蜻蜓一样把自己吃掉」。(363页)多生动的比喻,历史证明他的预言正确。斯大林吃掉了托洛茨基反对派,又和加米湼夫、季诺维也夫发生矛盾,斯大林又吃掉他们,后来又吃掉了布哈林,最后连苏联也吃掉了。「蜻蜓吃掉了自己的尾巴」。

顾准说:

「《文汇报》还应该办下去,让它形成并代表一个派,别有一个通气孔,有一个吹毛求疵的监督者,总比龚自珍所说的『万马齐暗究可哀』要好一些。」(363页)

顾准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英军打败了,康华利投降了,华盛顿的部下汉密尔要拥戴他为国王,华盛顿坚决拒绝了。后来华盛顿只当了两任总统,第三任就拒绝参加竞选,但是如今的政治家,有几个有如华盛顿般的气魄与胸怀去为社会的发展考虑,所以顾准提醒我们:「五四的事业要有志之士来继承。民主,不能靠恩赐,民主是争来的,要有笔杆子,要有用鲜血做墨水的笔杆子」。(367页)

(四)

顾准说:「民主诚然不是目的,那么把社会主义设定为民主的目的又怎样?」

问题的焦点是:社会主义实现了,或者共产主义实现了怎么办?按照辩证法,回答是,实现了,连民主也不存在了。

这个答复,其实暗含着,革命的目的,是要在地上建立天国——建立一个没有异化的,没有矛盾的社会……我的结论是,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天国是彻底的幻想,矛盾永远存在。所以,没有什么终极的目的,有的,只是进步。」(370页)

顾准说得正确:「地上建立不了天国」。但是辩证法并没有回答说:实现了共产主义,就是实现了「地上的天国」,从此社会再也没有异化,没有矛盾了。辩证法就是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因为存在异化、矛盾,才会有运动。如果未来的社会,十全十美,没有异化和矛盾,那么历史就要停滞不前了。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到底还存在着什么样的矛盾,今天的我们,谁也没法说清楚。把未来的社会愈描绘得详尽,那就愈显得荒谬。

关于「民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也是国家」。在未来社会,阶级消亡了,国家也就消亡,所以民主也要消亡,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提到这个命题:「民主也是国家」。列宁解释说:「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份居民对另一部份居民有系统的使用暴力的组织」。(《国家与革命》人民出版社19649月第七版73页)

因此,恩格斯认为「社会民主主义」这个词是不确切的。恩格斯说:「……因此对马克思和我来说,用如此有伸缩性的名称来表示我们特有的观点是绝对不行的,现在情况不同了,这个词(「社会民主主义」)虽然对于经济纲领不单纯是一般社会的最终目的是消除整个国家,而也消除民主的党来说,这个词是不确切的」。(《马恩全集》中文版第22490页)

马克思主义者斗争的目的是消除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并不是说,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就达到了终极的目的,就实现了「地上的天堂」,社会就不会向前发展了,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辩证观点。

我们再来听听恩格斯是怎样说的。

恩格斯说:「黑格尔哲学(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显然为马恩所接受的。——引者)……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现在,真理是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上升到较高阶段,愈升愈高,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出神,就再也无事可做了。……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把人类的某种完美的理想状态看做尽善尽美的,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存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总结》人民出版社72年版7-8页)

除了对「辩证法」方面的理解有所差别外,顾准对「终极目的」与「绝对真理」的认识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完全一致的。

 


上一篇:关于《探访陈独秀》
下一篇:陈独秀是“取消主义”吗?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99320]
 · 独立高楼风满袖[90664]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6480]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397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